Home / 新闻知识
翡翠是由无数细小晶体组成的集合体。这些晶体的颗粒有粗有细,粗的肉眼就能看到,细的则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。 在未上蜡或未抛光的翡翠表面,用电筒从上面照下去(即反光之下),最易看到翡翠有大大小小不同的闪光片,就像小雪片一样反光,即通常所说的“翠性”。这种“翠性”在未抛光的原料上更易观察到,为鉴定原料的主要特征。由于翡翠晶体表面呈矩形或方形,加之具有两组解理,在反光下可看到晶体断面及解理。反射光下用放大镜观察,矩形或方形的晶体表面就像苍蝇的翅膀,这是所有翡翠共具的特征。即使是抛光之后的成品,在透射光下仍能看到特别的纹路,即组成翡翠的晶体及晶体互相结合的分界线。翡翠颗粒的结合方式比较特殊,具有镶嵌结构。
“翠性”是区别翡翠和其他外貌容易混淆的似玉矿物的主要特征, 例如和田玉具有极细的毛毡状结构,河南独山玉颜色与翡翠有类似之处,但惟独看不到有 “翠性”, 而翡翠在一般的放大镜下,均可看到“翠性”。因此,结构的观察是非常重要的,根据结构就可辨别翡翠的真假。 而对于其他似玉物体,在透射光看到的是不同的纹路。在透射光下,耀石英中可看到平行排列的含铬的绿色云母人工合成玻璃,也称脱玻化玻璃,可见到一种羊齿植物的叶脉构造;人造玻璃中则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气泡;马来玉中绿色的染色剂集中在微裂隙中或颗粒间的空隙。